close

馬丁尼/martini

酒譜:

琴酒(Gordon's)    

-60cc

不甜香艾酒(noilly prat dry)

-10cc

柑橘苦精(Angostura Orange Bitter)

-1drop

 

攪拌法

先在調酒杯中滴入1drop的柑橘苦精,後以6:1的比例加入琴酒與不甜香艾酒,

快速攪拌約100~110圈後濾冰倒入預冷之馬丁尼杯中,噴附檸檬皮油,

並依喜好搭配用生飲水洗過之無子橄欖。

 

 

 

參考影片  

  

 

相關參考文章:

美國雞尾酒博物館057--馬丁尼-(martini)--上

美國雞尾酒博物館057--馬丁尼-(martini)--中

美國雞尾酒博物館057--馬丁尼-(martini)--下

從琴酒類型的更迭來看馬丁尼風格的變化,前奏曲—琴酒的黑歷史。

從琴酒類型的更迭來看馬丁尼風格的變化,間奏曲—高登琴酒,與眾不同。

從琴酒類型的更迭來看馬丁尼風格的變化,終曲—經典,無可取代。

 

調製/飲用心得:

第一次調製馬丁尼是我在國外剛接觸調酒時,當時連琴酒跟香艾酒的牌子都認不得幾個,去酒專抓了龐貝藍鑽(Bombay Sapphure Dry Gin)跟martini的dry vermouth,再到大賣場隨便買了一罐紅心橄欖回家就開工了。印象中那時在網路上看的酒譜是5:3,50cc的琴酒配上30cc的香艾酒,材料倒入加滿冰塊的調酒杯攪拌,濾冰倒入馬丁尼杯,擺上用塑膠雞尾酒插串好的紅心橄欖,端到嘴邊抿一口,
 

 

 

 



 

然後我就把整杯酒直接往流理台倒掉了........
紅心橄欖的味道整個匪夷所思,讓人無法明白這種東西為什麼會是這杯酒的標準裝飾品,martini公司出的dry vermouth味道對東方人來說根本就是在樹立dry vermouth難喝的極致標竿,龐貝藍鑽47度版的那個辣勁在我沒有足夠冷卻材料的狀況下真的是活跳跳的在口中提醒我:我辣辣優~

後來幾年的時間雖然我比較常喝烈酒調酒的是曼哈頓,但是仍然持續在尋找跟調整讓這杯酒好喝的材料跟比例,原本我的作法是選用比較清爽的琴酒(亨利爵士Hendrick's或馬丁米勒Martin Miller's )搭配也很清爽的朵琳(Dolin)香艾酒,一樣以5:2的比例攪拌調製,但前陣子看了毛利隆雄的youtube影片,加上實際去了一趟日本的Bar High five之後,我決定重新以6:1的方式攪拌冷凍的Gordon's或Tanqueray(用Gordon's是因為台灣買不到毛利隆雄在影片中用的Boodle's,我去日本因為搞錯品牌所以沒買,剛好在此文中藏鏡人建議可以用Gordon's取代)與常溫的Noilly Prat香艾酒(還好這瓶我有多買),並參考影片拉長攪拌次數使材料融合得更好,這才從Gordon's與Noilly Prat的搭配中真正感受到所謂馬丁尼的光~~~


除了Gordon's跟Tanqueray之外,我也把當時手上有的幾隻琴酒通通拿來以6:1的方式冷凍攪拌調製,綠天鵝(Sipsmith london dry gin)的成品口感比Gordon's更厚實,吃牛人(Beefeater)清爽,反而原本我用的亨利爵士與馬丁米勒變得.......娘娘的(而且馬丁米勒不管配NoillyPrat還是Dolin都讓我覺得我在吃液態小黃瓜..),坦十(Tanqueray No10)滑順好喝但是價位有點高我還是省著喝......

最後沒講到的是Tanqueray,會想先使用這一瓶酒嘗試是因為我去東京的Bar High five時,上野秀嗣現場的做法是以Noilly Prat 涮杯後攪拌冷凍的Tanqueray,香氣十足但是對我來說很dry,所以我自己的酒譜中還是希望保留比較多量的香艾酒(雖然其實也只是2~3%酒精濃度的差別),回台灣一開始使用6:1的比例調製時,成品一直帶有強烈的酒精感,喝起來自我感覺相當不良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後,目前是以4.5:1的方式攪拌調製,但總覺得這個比例似乎還不是最好的比例,接下來的日子或許會陸續使用其他比例來調製。
 

*2015.01.03補充:最近因緣際會之下友人從日本帶回了Bombay Dry Gin,不是藍色的BomBay Sapphire 是紅色瓶蓋的,但基於比較精神我順道就去買了Bombay Sapphire準備來調製馬丁尼,用Bombay Dry Gin搭配Dolin Dry以6:1調製的馬丁尼喝起來甜甜的,相同比例跟香艾酒品牌改用Bombay Sapphire當基酒味道則是比較複雜,但是也還不錯。至於使用跟其他琴酒搭配起來效果很好的Noilly Prat來調製時,口感反而變得相當混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Bombay本身就是屬於特性較鮮明的琴酒,跟義式香艾酒搭配之下顯得義式香艾酒相當搶戲XD

*2015.09.27補充:這幾個月中陸續入手了好幾隻琴酒,梅費爾(Mayfair)、科倫(Caorunn)、植物學家(Botanist)、勒薩多(LUXARDO)琴酒,連好市多自產的1.75公升裝琴酒我都買了一瓶,儼然是一個特級琴酒粉絲的概念XD,這幾隻琴酒調性剛好都是比較柔和,尤其植物學家跟好市多自產的琴酒,室溫純飲也不太覺得很有刺激性(不知道是不是我烈酒喝多舌頭鈍了XD),基本上不需要冷凍,以常溫狀態與dolin dry比例6:1快速攪拌50-60圈左右即可上桌,喝起來也都差不多的柔和清爽路線,如果有朋友剛接觸調酒想要喝喝經典的馬丁尼,以這幾隻調製應該可以讓對方對馬丁尼這杯酒有不錯的印象;但我個人還是獨鍾Gordon's跟Tanqueray的兩個版本,又經過了兩三瓶700cc裝Tanqueray的消耗,我終於確定屬於我個人的Tanqueray Martini酒譜: 10(冷凍Tanqueray) 比 1(dolin dry),攪拌次數則拉高到110圈,原本一直極力保留比較多的香艾酒,但某天心血來潮嘗試著減少香艾酒之後才發現,Tanqueray其實是支只需要稍稍裝飾就很有特色的琴酒。

*2015.12.13補充:經過苦心尋覓我終於入手boodles gin啦~跟著plymouth gin一起入手。不過plymouth我還沒開,暫時還沉浸在boodles的世界中,只不過,經過兩三個週末的嘗試,我反而越來越確定boodles不會是我自己常備的馬丁尼調製基酒,因為不管我怎麼調,常溫或是冷凍,變更香艾酒的比例(我試了6:1、10:1、12:1,boodles官網建議的比例是4:1但我還沒試調,毛利隆雄被記錄在書上的酒譜是2oz的boodles對1tsp的dolin dry,所以我一直在嘗試低份量的香艾酒比例),調出來的馬丁尼如果不是有一股奇怪的消毒水味,就是刺激性讓我覺得很刮舌頭,所以在喝到其他人以boodles gin調製的馬丁尼之前,恐怕這瓶暫時要被我收起來了...

 

*2016.12.07補充:挖賽想不到我竟然隔了快一年才來更新這篇,不過這段期間沒有入手什麼新的琴酒,只有買了一瓶價格滿好喝起來也還算OK的拉里歐(Larios),調製方式跟處理其他室溫狀態下純飲不會很刺激的琴酒差不多,常溫與dolin一起6:1快速攪拌即可。這回主要是要來記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終於發現boodles調製馬丁尼的問題在哪,我看錯書上比例 冏 前陣子家裡的常備琴酒被我喝得差不多,一時間也來不及出門買,想起冰箱還有冷凍著的boodles,於是重新拿起調酒書準備再嘗試一次,這時我突然注意到書上寫的香艾酒並不是1tsp,而是1/2tsp香艾酒比60cc的琴酒,也就是說我實際上是琴酒24:1香艾酒的比例,當下立馬用這個比例重新調製,果然味道就對了XD 不過台灣要取得boodles目前並沒有非常容易,所以我還是省者喝,沒有直接把它升級為日常飲用項目。

 

 

*2018.03.12補充:結果前一次震驚自己隔一年才更新,這次上來竟然隔了兩年XD,這兩年間又入手了不少瓶琴酒,入手順序我甚至已經忘記了 冏 目前新加入的有NO3 London dry GIN、G`Vine(紀凡)、馬瑞地中海琴酒(Gin Mare Mediterranean Gin)、日系風格的六角琴酒與季之美系列(季之美/千之鈴)、還託了老婆的妹妹從荷蘭帶回了兩瓶荷蘭琴酒V2C跟Whitley Neill Gin,NO3這瓶喝起來調性有點像坦奎利,所以我的作法也是偏向冷凍後搭配少許香艾酒攪拌調製;馬瑞(gin mare)我個人是沒有特別印象,作法同其它比較柔和的琴酒,G`Vine(紀凡)基底是葡萄,風味相當特別但我以前喝了覺得不錯的是灰瓶,結果自己買綠瓶回來調怎麼調都有點娘,暫時被我擱置中XD,六角琴酒也是偏向比較柔和的風味,所以我調製一樣是以6:1來處理。季之美這瓶會引起我的注意則是因為他有毛利隆雄監製這個噱頭,我先入手了基本款的季之美,由於他基底材料是米,所以調製飲用起來都有微微的清酒FU,原本是沒有相當喜歡,直到去年底去了一趟台南的凱西,剛好遇到老闆BEN哥在,親自用季之美的毛利隆雄簽名款調馬丁尼給我喝,簡直就是驚為天人,所以回到台中之後把心一橫跑去入手了季之美的高階版千之鈴回來想要調看看能不能重現毛利版的味道,結果當然是~~~~~無法,業餘跟專業果然還是有落差Orz
說到這兩瓶過鹹水的荷蘭琴酒,V2C當初買的時候網路上幾乎沒什麼中文介紹,我也是買的有點怕,但是拿到手一開箱發現他是柔和的能夠直接飲用的程度,調琴通寧(gin tonic)風味也相當好,但用來調製馬丁尼就有點像喝白開水XD,另外一瓶Whitley Neill Gin在台灣琴酒大FAN縮俊哥網站有專文介紹 ,我自己把他歸類為風味比較類似坦奎利,但兩瓶口感都比較甜,確實有荷蘭琴酒的特色。

 

這兩年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跟坦奎利原版搏鬥,喝著喝著也算慢慢找到我喜歡的比例,雖然越來越極端了XD目前常用的比例是冷凍坦奎利75CC 對 略少於1TSP的dolin不甜香艾酒,攪拌圈數則拉長到200圈,但是由於攪拌技巧的穩定性以及冰塊排列方式還沒有弄得很清楚,所以常常一下子成功調出對的味道一下子又是四分五裂的狀況,可能過陣子(希望不會又是一兩年後XD)研究出大概的時候,會上來繼續補充吧~

*2018.10.16
七月份老婆大人贊助了猴子47琴酒,酒精濃度很高但是單喝卻很柔順,以6:1的比例調製不管是用哪瓶香艾酒都有覺得點搶戲,試著用60cc對大約半匙香艾酒的比例攪拌60-70圈倒是還不錯,另外還因緣際會的買到
了之前朝思暮想的馬丁尼專書-the best of martini book......雖然是以三倍的價格入手,但是因為這本書已經絕版了,想一窺內容也沒有其他選擇,值得慶幸的是看過這書之後確實讓我在調製馬丁尼的細節上又多了一些心得,目前定案的調製方式是:

雷根六號苦精 1dash
冷凍坦奎利琴酒60cc 
香艾酒1/2吧匙(我用的是米絲阿樂局的特製吧平匙 香艾酒用dolin或stock都行 noily prat我覺得太搶戲)

冰塊部分不管家用冰塊或是透明冰塊,都在常溫放到除霧且有點開始融化才稍微瀝乾使用,如果自己喝覺得冰塊攪一次就丟很浪費,也不要用超過兩次,融化過兩次的冰塊已經不容易跟其他冰塊密合的排列,有機率會導致攪拌過程有意外的冰塊撞擊產生
攪拌圈數一樣是200圈左右,但攪拌過程必須保持攪拌動作順暢不要讓冰塊一直有撞擊聲,基本上個人經驗如果攪拌動作不順利而且一直有冰塊撞擊聲,那杯大概可以倒掉了

目前我自己用這個方式做,做出我心目中成功的味道大概是七成機率,主要的原因還是冰塊排列的經驗跟攪拌的順暢度需要繼續練習,只能說怪不得在外面喝,攪拌類的調酒不會給新人做XD


根據記載,早期的馬丁尼是以琴酒跟香艾酒3:1的方式調製,隨著時代前進,才演變的越來越dry越來越以琴酒為主體只擷取香艾酒的香氣,而對我來說,雖然口感柔和的馬丁尼也是一種馬丁尼,口感紮實飽滿的馬丁尼也是一種馬丁尼,但我個人希望喝到的是更冷冽的口感,所以這篇文章作為本網誌的第一杯酒,未來應該也會不斷補充內容吧~

 

..........當然主要還是 為了方便我不用在喝的蝦蝦的時候還要在電腦前面先把酒譜背下來或是把已經關機的電腦打開看酒譜,或是上網到各個地方找我要喝的那杯酒的酒譜XD

另外
關於馬丁尼的變體,我個人覺得一定要提的除了Vesper
跟Bradford(也就是龐德馬丁尼, 不要攪用搖的  那杯)之外

還有這杯:(出處在這)

Hilltop Martini

45ml Gin (原酒譜使用Beefeater 47度)
10ml Dry Vermouth (Noilly Prat Dry)
5ml Campari
dash for Orange Bitters
以紅櫻桃作為裝飾
噴附橙皮油

攪拌法,濾冰飲用。

這杯也很好喝,順便可以幫買了肯巴利苦酒(Campari)卻沒辦法喜歡Negroni和Old pal這兩杯調酒的人消耗一下這瓶酒~
不過說到肯巴利,我還有別的更快的消耗方式
 

改天再說X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gin 酒精濃度36 短飲
    全站熱搜

    barkiriy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